(相關資料圖)
2023年開年,蔚來舉起了裁員的刀。
2023年,從裁員開始
2022年,經濟低迷的寒氣傳遞給了全行業。許多大廠不是在裁員,就是走在裁員的路上。一時間,裁員大潮席卷國內外。邁入2023年第一步,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就宣布要進行裁員,進行團隊內部優化。
02
“高效”蔚來汽車越走越低被冠以新勢力造車第一梯隊的蔚來,曾以“高效”馳騁汽車市場。此次李斌撂下狠話整頓內部,可見是真急了。曾經以“高效”站在新勢力造車第一梯隊的蔚來,近幾年是越走越低。從以下幾點看,蔚來走低是必然的。1.從汽車交付量來看,蔚來早已被后來造車新勢力甩在了身后。根據蔚來官方給出的數據,2022年蔚來全年共交付新車12.24萬臺新車,同比增長34%。而其競爭對手的情況呢。埃安的交付量為27.11萬輛,同比增長107%,拿下2022年新勢力造車的第一寶座;哪吒15.2萬輛,同比增長118%;理想汽車13.32萬輛,47.2%;零跑交付11.13萬輛,同比增長154%;蔚來的交付量和增長速度都不占優勢,出現增長疲態。2. 測試車事故的冷血回復激起民憤后,接二連三出現品牌信譽危機。2022年6月23日,上海創新港蔚來汽車總部一輛汽車從5樓沖出大樓墜落,車輛側翻在地,最終造成兩名試車員身亡,輿論事件引發熱議。蔚來汽車的公關回應重點強調墜車事件與“與車輛本身沒有關系”,引發網友“冷漠”的斥責后,隨后迅速刪除原聲明,把回應的重心放在人命上。作為頭部造車新勢力,出現事故時首先是推卸責任而非生命至上,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反噬自身?!胺嚒笔录?,蔚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機。2022年12月20日,蔚來內部部分用戶基本信息和車輛銷售信息被竊取。盡管李斌親自下場安撫,但是毫無疑問,蔚來在人們心中“高效”的形象正在土崩瓦解。
3. 新車上市后出現軟硬技術問題,解決問題的速度無法達到客戶預期事實上,蔚來之所以能站在造車勢力第一梯隊,正是因為其品牌優質的服務。正如李斌自己所說企業內部出現低效問題,反映在消費者層面便是軟硬件質量的變化。在2023年開局之年,蔚來便發布公告召回部分ET5電動汽車共計997輛,稱其在前艙避震塔受沖擊變形后可能會擠壓高壓線束,存在安全隱患。
其實在此前就有車主跟相關媒體透露,新車購買半年后進行升級之后,行駛過程中儀表+中控屏幕死機(黑屏)的情況反復出現。隨后,又有多位網友指出售后的問題,“車機無法連上網絡,拿去修,修完回來過兩天又連不上了。車輛異響拿去修,修完回來更響了”。諸如此類的吐槽聲連綿不絕。當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都開始下滑的時候,蔚來開始顯得力不從心了。4. 組織和團隊迅速擴張,員工管理制度無法及時跟上據相關媒體報導了解,與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縮招人員不同,蔚來平均每周都有200-300新人員工入職,有時高達400多人。目前,蔚來總員工數已經超過3萬人。組織迅速擴張過,內部管理卻沒有及時跟上,導致問題的暴露。李斌也逐漸意識到這點,于是宣布壓縮開支和優化團隊。5. 供應鏈脆弱李斌在談到蔚來的2022年的8個不足中有一點:針對需求波動,慣性太強,調整不及時,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根據資深的汽車從業者的觀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大多是以銷定產的代工模式,所以對于電動車來說,產能是影響其銷量的關鍵。也就是說,如果無法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客戶轉頭就可以去其他品牌提現貨,諸如比亞迪、特斯拉、小鵬汽車等。汽車整車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在于供應商與工廠。蔚來供應商主要集中在上海,包括博世、蒂森克虜伯、采埃孚、博雷博、梅克朗、偉巴斯特等關鍵部件供應商,而蔚來的代工廠則在江淮。上海疫情爆發時,物流供應鏈直接受挫,這也導致供應商斷貨,工廠也在一年內兩次停產。脆弱的供應鏈導致蔚來無法及時根據需求波動進行及時調整,不管是金錢上還是市場份額上的損失都比較難以彌補。 李斌真的急了2022年底,大廠的高管如“擊鼓傳花”式的進行內部整頓。馬化騰在騰訊內部會議上宣布給某些業務的時間不多了,聲稱可能會砍掉騰訊新聞的業務;劉強東在京東內部培訓會上,痛批京東高管拿PPT欺騙自己;雷軍在內部信中宣布小米的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換帥,王翔退任,盧冰偉接棒。在高管們接二連三采取措施時,李斌也坐不住要治治自家的大“企業病”了。有行動才會有結果,對于蔚來的“未來”,我們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