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綜合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資料圖)
2月13日,網上有消息表示,威馬汽車開始全員停薪留職,有一份網傳聊天截圖顯示,威馬市場部被通知居家不辦公,也不給N+1。不過,威馬汽車方面表示,“沒有接到這個消息”。
威馬汽車成立于2015年,稍晚于“蔚小理”,其創始人沈暉來自吉利汽車,是妥妥的業內人士。2017年,威馬生產出首款量產車型EX5,并于次年實現量產交付。此后,威馬又陸續推出了W6、EX6等車型,年交付量逐年攀升,從2019年12799輛上升至2021年44152輛,此時威馬已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企業。
相對于逐年上漲的銷量,威馬汽車前期的融資成果也很亮眼。數據顯示,威馬歷經11輪融資,累計融資超350億元,D輪融資額度更是達到100億元,創下了造車新勢力發展史上融資最高的記錄。
威馬在絕境中尋找出路
不過好景不長,在2019年拿下造車新勢力交付量第二的成績后,威馬開始走下坡路。伴隨研發投入的降低,威馬的技術發展陷入停滯。官方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2021三年期間,威馬汽車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總虧損近175億元。
與其它的新勢力虧損逐漸收窄不同,威馬虧損呈現逐年擴大趨勢。在過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威馬已經先后被曝出資金鏈斷裂、聯合創始人離職等一系列消息。
從2022年初至今,威馬汽車面臨更多的棘手問題:經銷商拉橫幅討債;員工被裁、降薪、離職;因侵權被判賠償吉利700萬元;網上爆出其共計1.3億元資產遭凍結等等。最新數據顯示,威馬的估值只剩下2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3億人民幣),估值已經腰斬。
2022年11月,一封內部信傳出,將威馬汽車問題公開化:為緩解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50%,普通員工降薪30%,并停發14薪年終獎。
2022年12月,威馬汽車旗下的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新增多個訴前財產保全裁定書,涉及凍結資金超過1.3億元。
時間來到2023年,威馬汽車仍在絕境中尋找出路。1月12日,沈暉在其微博上,發布了一段截取于經典電影《芙蓉鎮》的視頻,其用“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的臺詞,來表達公司的處境。
2023年2月3日,沈暉發出一封內部信,提出要從三方面進行改革,讓威馬汽車活下去。改革措施具體為:
一是“開源”,未來威馬要積極擁抱合作,開放共贏。業內認為威馬可能將進行代工,研發成果也可能對外進行合作。
二是“漲價”,要全力追求精益發展,在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的同時,科學合理定價改善盈利結構,扭轉以虧損換銷量的非理性增長模式。
三是“節流”,要增效降本,公司將于近期進一步梳理和優化組織架構,精益運營體系、提升經營模式以及管理流程。
而上述措施被外界解讀為又將裁員降薪。
沈暉曾表示:“我們很有信心成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車企業,我們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也堅信能做到?!钡壳皝砜?,理想遠大的威馬汽車,首先要考慮活下去。
威馬困境,來源于產品品質
威馬汽車的困境,與產品品質息息相關。自2020年開始,威馬最暢銷的EX5車型頻繁發生電池自燃事故,甚至一度創下“四天燒三輛”的咋舌紀錄。
這還不算完,由于事后判斷自燃是由于電池過充引起,威馬以贈送購物卡、提供車輛檢查等形式,誘導車主進行“升級”。結果就是強制“鎖電”以降低電池充入的最大電量,讓本就不富裕的續航里程進一步縮短。
對此操作,2022年1月,173位憤怒的車主向威馬發出了聯名律師函。自此,威馬汽車的口碑和銷量雙雙暴跌,難見回暖跡象。
現如今,威馬汽車面臨經銷商退網的危機。去年底,曾有爆料表示,威馬汽車位于全國范圍內的多家門店已關門歇業,有人通過威馬官網查詢到,北京地區目前只有13家門店還在營業。有人前往位于北京五方橋的威馬用戶中心,不過該店也是人去樓空,這家集售前售后服務于一體的門店,曾是威馬的首家展示廳,也是配套設施比較全面的一家。
據部分威馬經銷商表示,銷量的慘淡讓不少商家都放棄了與威馬有關的業務,大量經銷商已經退出了網絡銷售并低價清理庫存。
根據近日新浪汽車的內容,威馬位于北京的線下門店幾乎全部關閉,加上缺少配套零件,維修工作已經暫停,整個銷售維修渠道基本處于癱瘓狀態。
聽聞威馬售后網點大量關停后,有不少車主也打算盡快賣車,避免車子壞在自己手里,無法維修。有深圳的車商表示,最近一個月,前來咨詢賣車的威馬車主,有增多趨勢。通過二手車平臺查詢發現:目前威馬旗下幾款車型的三年保值率,均在40~46%之間,遠低于同級產品的水平。
積極融資,登陸港股能迎轉機?
有行業人士稱,盡管國資入股、借殼上市,有望解決目前威馬“缺血”的現狀,但因售后服務一團糟,其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拾口碑。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22年,威馬汽車1-11月累計銷售2.9萬余輛,預計全年銷售量3萬輛出頭,比上年同期要少賣超過1萬輛。
當然,目前威馬也在融資上積極動作。1月12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POLLO出行”)披露了一則重大收購事項公告,公司擬以20.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億元)收購威馬汽車子公司。本次交易采用換股的方式,APOLLO出行將以每股0.55港元的價格向威馬汽車配發約288.25億股。
同一天,威馬汽車官微發布“重大官宣”:APOLLO出行與威馬集團達成有條件買賣協議,并建議配售股份款項總額將約為39.18億港元,建議臨時融資約人民幣7.2億元。同時,威馬持有股東承諾常備融資15億港元。
此前,威馬汽車通過一系列換股安排,持有APOLLO出行23.67%股權,是上市公司最大股東。本次交易完成后,威馬汽車將持有311億股APOLLO出行股份,占比達到68.26%。
除了上述操作,截至2022年3月,威馬汽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僅36.78億元,資金儲備遠不足以支撐燒錢的速度。最近威馬汽車宣布獲得三筆新的融資,分別為港澳地區某知名商業銀行2.5億港元、正威國際投資5億元人民幣、雅居樂集團投資15億港元。以上合計約20億元的投資,對威馬汽車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而威馬汽車開啟的赴港敲開港股大門,在經營如此困境的情況下,會迎來轉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