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表現,和全球市場的整體銷量做一個對比的話,會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
(相關資料圖)
盡管三星依然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坐擁占比最高的全球市場份額,但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卻比較慘淡,國內市場的份額占比已經被列入到 Others 當中。
和三星手機相似,同樣來自韓國的韓系車雖然近年來在全球市場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績,但在中國市場卻早已陷入了困境。
▲ 現款起亞 K5. 圖片來自:KIA
今年 2 月初,現代汽車·起亞公布了 2022 年全年度財報,現代汽車同比增長超過 40%,起亞汽車同比增長了 13.6%,整個集團加起來的銷量超過了雷諾日產聯盟,以 684.81 萬輛的銷售成績成為繼豐田和大眾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已經略顯疲態的豐田和大眾汽車集團,現代汽車集團是全球頭部汽車集團里唯一一家還處于正增長狀態的。
但反觀起亞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績,就不容樂觀了。
前有德系豪華品牌和日系「三駕馬車」的緊逼,后有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追趕,近年來的韓系車已經變得進退兩難,曾經年累計銷量可突破 170 萬輛的韓系車,如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跌破 2%。
隸屬于現代汽車集團的起亞汽車也應該意識到了這一點,隨著品牌 logo 和 Slogan 的變更,品牌針對中國市場的策略也順勢發生了變化。
「深化轉型,銳意行動」是 New Kia 的中國新戰略,除了帶來順應趨勢的純電全球化車型,新發布的燃油車型也會變得更加銳意進取。簡單來說,就是重新樹立質價比的形象,以更有優勢的價格帶來更好的配置以及體驗。
2023 年,起亞為消費者端上的第一盤硬菜,就是改頭換面的新款 K3。作為起亞布局合資緊湊型家轎細分市場的一款明星產品,新款 K3 自然被起亞寄予了厚望。
那么,主打精致感和質價比的新款起亞 K3,能夠重新贏得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嗎?帶著這個問題,愛范兒董車會最近幾天都在海濱城市廈門,提前試駕體驗了一下新款起亞 K3 到底有何變化。
外觀上,2023 款起亞 K3 啟用了起亞家族最新的設計語言,相比起上一代那飽受爭議的直瀑式的鍍鉻前格柵,這一代強調的是年輕與運動的特質。
可見,K3 標志性的虎嘯式前臉設計換上了更顯年輕運動的貫穿式蜂窩狀中網,與兩側全系都標配的星鏈式 LED 大燈融為一體,和現款 K5 的扁平化設計如出一轍,方向真的對了。
扁平式的前臉能夠帶來一種明顯的俯沖感,配合下方梯形布局的進氣格柵,車身視覺進一步被拓寬,整體重心順勢下移,觀感比較和諧。
下包圍的高光黑裝飾讓車頭更顯動感,兩側真實開孔的空氣導流槽進一步加深了前臉的運動感,內凹的棱線讓車頭的造型變得更加立體,作為點綴的確起到了點睛的作用。
對比起舊款的前臉,新款的變化還是相當明顯,運動感和年輕感都得以強化。
車身側面布局了上下兩道腰線,從車頭一直延伸至車尾。比較滿意的是 K3 此次將 C 柱的曲線自然地與尾部銜接在一起,呈現出靈動的立體溜背設計。較短的前后懸設計,讓 K3 的側面表現出修長硬朗的車身觀感,也用盡軸距加長的優勢。
是的,雖然定位是緊湊型家轎,但起亞 K3 在同級里有著較長的車身長度和軸距,長度來到 4666mm,軸距 2700mm,目的也是實現更大的車內空間,讓乘員有相對舒適的乘坐感受。
新款 K3 車尾的貫穿式尾燈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和前臉進行了一個較好的呼應之余,還進一步保持了車身的視覺寬度,滿足受眾群體對時尚和運動氛圍的追求。
2023 年貫穿式尾燈這個潮流,可算是被 K3 給追上了。
單邊單出的排氣管隱藏在保險杠的內側,同時 K3 還在車尾保險杠下方設計了一個高亮黑色的尾部擴散器,進一步增添了一些運動氣息。
輪轂方面,官方提供了 16 英寸和 17 英寸的輪轂可選,我們這臺車裝配的是 17 英寸高配的鋁合金鏡面輪轂。
除了「廣告色」新增的星耀黃,新款起亞 K3 還有透明白、珍珠白、極光黑、躍動紅、鉆海藍、星際灰總共 7 種配色可選。
雖然新增的黃色會更具辨識度一些,形象上也更符合年輕運動的潮流感,不過此次董車會試駕的車型是星際灰,這套灰色金屬漆中規中矩,比較耐臟和耐看。
相較于外觀上的變化,潛在的車主們應該會更看重新款 K3 內飾帶來的體驗。
其實新款 K3 的內飾布局基本繼承了上一代的設計,強調的是簡潔和實用的風格,只不過新款 K3 內飾有著大量的細節變化,依然會讓它看起來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全新樣式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帶來了比較舒適的握感,全新標識的起亞 logo 也至于其上。
我們體驗的這部車型應該是 1.5L 的頂配版本,內飾也是滿配的狀態,所以它有著一個 10.25 英寸的液晶儀表盤和 10.25 英寸的智能顯示屏,觀感非常清晰,視覺上基本上沒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值得稱贊的是中控屏這套新的 KIA Connect 系統有著非常流暢的交互體驗,屏幕表面也是磨砂質地,指尖在屏幕上滑動起來也非常順滑,而且不易沾染指紋。
車機里集成了一些百度系的應用程序,支持手機有線連接百度 CarLife;而我們用得最多的「導航」功能,也是直接連接到百度地圖車機版。至于百度地圖好不好用這個問題,那的確是見仁見智了。
車機的娛樂應用理論上還是比較豐富的,不但集成了 QQ 音樂的定制車機版,還有喜馬拉雅車機版,曲庫內容相對齊全,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那么為什么是理論上豐富呢?這是因為起亞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還有一個蓄勢待發的愛奇藝車機版,大約會在 3 月份通過 OTA 的方式登陸到 K3 的中控里。
雙區自動空調是起亞 K3 的老標配了,這次換上了觸控式的按鈕面板,但兩側保留了使用頻率較高的溫控撥片,實體按鍵還是高效的代名詞。
這套空調系統支持自適應凈化模式和遠程空調控制。它會根據導航信息來自動調整凈化功能,例如在進入隧道約 200 米前,系統會自動切換到內循環模式,保持車里的空氣質量。
充電接口位置一字排開非常直觀,除了提供 USB-C / USB-A 兩個有線充電接口之外,新款 K3 還配備了 Qi 無線充電板,雖然我身上沒有攜帶 Pro Max 機型,但看起來這個充電區域應該是可以兼容放置的。
檔把兩側分列著兩側的按鈕前排兩個座位都有座椅加熱和座椅通風,實屬難得。
檔把也用上了更時尚的設計,上面有一個小小的顯示屏,掛到相應檔位的時候會切換顯示,是一個比較直觀實用的設定。
除了這些看得到的配置之外,新款 K3 還支持手機藍牙鑰匙、遠程控制車輛(基于 Kia Connect app)、后排靜音模式、71 色氛圍燈等等。然后它的雙區語音識別也比較準確,可以通過語音來控制車輛完成一些諸如打開車窗這樣的基礎操作。
當然,在精致感的背后還是有一些細節處帶來的落差感存在。首先想要吐槽的是檔把區域均是亮面的設計,亮面的檔把難以避免地成為了一個「指紋收集器」,極易沾染指紋和手汗。
另外,在主駕具備了電調,兩側都支持通風和加熱的同時,副駕位置依然是傳統的機械式手動調節。
而且遮陽板雖然帶了票據夾,但配備的化妝鏡面積比較小,照明燈是昏黃的樣式,不太好用。
在開車之前,還得簡單講講它的車內乘坐體驗,前排座椅不用多說了,舒適度顯然放在了第一位,打孔和縫線也比較精致耐看,加上兩側的支撐非常恰當,能夠滿足長途駕駛時的乘坐。
而后排的位置得益于較大的車身尺寸,在前排保持正常駕駛位置的情況下,我覺得后排預留的乘坐空間還是比較充足的,腿部空間寬裕的同時,坐墊對腿部的支撐也比較充足,174cm 身高的我坐在后排時,頭部可以舒服地依靠在頭枕的位置,坐姿較為放松。
一起同行的還有一位自報身高達到 1 米 85 的媒體老師,堪稱「壯漢」級別的他坐在后排依然還留有一拳左右的空間。盡管頭部空間已經所剩無幾,抬頭就會壓到頭發,但我們都不得不承認,起亞 K3 這個后排空間在這個級別的車型里,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表現了。
后排不但提供了兩個空調出風口,還有一個 USB-C 充電接口,中間的手枕拉下來還有兩個水杯架,挺好。
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只不過我在車內并沒有找到任何支持放倒的按鈕,車主可能需要行至車尾,打開尾箱之后再將座椅放倒了。
說到這里,順帶一提起亞 K3 的后備箱空間也很充裕,達到了 502L,在同級里稍顯優勢。
這代起亞 K3 提供了兩套動力配置可選,一個是 1.5L 的自吸,另一個是 1.4T 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分別匹配了 iVT 變速箱跟 7 速雙離合變速箱。
其中,1.5L+iVT 的組合帶來了 115 馬力;1.4T+雙離合的組合有著 140 馬力的動力表現。
此次董車會試駕的是 1.5L 自吸的車型,具有 115 馬力和 144N·m 的峰值扭矩,光看參數著實一般,妥妥的「買菜車」無疑,看中自吸配置的用戶應該會在意它的平順性和維保成本,當然還有一個油耗水平。
事實上,K3 這套 1.5L 動力配置對于一般家庭的日常代步用車來說,還是夠用的 ,頂著合資光環的 K3 也保持著較好的底盤質感。配合 iVT 的變速箱,自吸配置的起亞 K3 其實很好操控。
首先它的油門響應速度值得肯定,深踩之后會轉速會積極提升,自吸引擎耐聽的線性轟鳴聲先至,動力隨后就到。
雖然前段的起步會相對更「肉」一些,但隨后線性的加速表現還是能夠帶領 K3 這個小尺寸車身在城市的車流中靈活穿梭。在快速路上保持 60-80 公里的時速也非常從容,轉速穩定,節奏自然。
但畢竟 115 馬力就放在這里,想要激進一些的提速表現,那么 1.5L 還是沒辦法滿足到你。
另一個我覺得起亞 K3 還有提升空間的地方,就是它車廂內的 NVH 似乎不像它宣傳時說得那么神乎其技,雖然印象中質感會比上一代提升了一些,但在試駕過程中還是會覺得路面和風噪的聲音還是過多,而身處后排座位的話,后輪傳遞上來的聲音也難以忽略。
那么 K3 在駕駛上還有沒有什么可以找補的優勢之處呢?其實是有的,也是 K3 相對領先于同級別車型的一個地方,那就是 L2 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
包含了 NSCC(基于導航的智能巡航控制)、HDA(高速功率駕駛輔助)、LFA(車道跟隨輔助)、SEW(安全下車預警)等多達 15 項 ADAS 功能。
簡言之,在這個級別的車型里,這套 L2 輔助駕駛功能還是比較罕見的。除了最低配車型之外,往上的多個車型配置都標配了 L2 輔助駕駛功能,得益于新增的多個電子化部件,這些輔助功能用起來也比較干練從容。
除了日常更低成本的維保,作為一個緊湊型家轎,燃油經濟性也是潛在車主們非??粗氐牡胤?。這一點,起亞 K3 可謂是交出了一份非常優秀的答卷。
在短距離城市道路里,我們實測油耗可以做到 4.3L/100km 的水平;然后長距離加入了城市道路和快速路的混合工況之后,依然有著 4.8L/100km 的低油耗表現。
這么一看,這套自吸引擎的存在意義,一下就明朗了起來。
自 2012 年開始引進的起亞 K3 ,也有過非常輝煌的成績。在那個時候,能夠和 K3 做競爭的車型還是比較少,加上自身的合資車企身份和極具性價比的售價,讓 K3 得以長期處于舒適區之中,順勢成為起亞在華第一款百萬銷量的車型。
時過境遷,隨著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和新能源的大趨勢,起亞 K3 要面對的對手漸漸變多了起來,而且無論是日系車型還是國產車型,針對緊湊型家轎這個細分市場都卯足全力,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功能配置。
就新款的 K3 而言,它的確是一部高出合格線標準的緊湊型家轎,但依舊未能超出潛在消費者對它的期待。
我覺得,如果這部車型在兩年前就推出的話,應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起亞在華的頹勢。而現在的新款 K3 在面對諸如卡羅拉、軒逸、朗逸、影豹等同級車型時,變化帶來的優勢似乎也不夠明顯,想讓新 K3 重回巔峰,起亞要面對的壓力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