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賽克中國區戰略市場與業務拓展副總裁周逸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國家組織了繼冠脈支架和人工關節后的第三次國采——骨科脊柱類耗材,中選產品平均達降幅84%。
對于醫療器械,業內共識是:集采常態化推進已經成為必然,產品價格的急劇下降對于內、外資企業來說都會形成一定程度壓力。
而這種壓力對于外資企業的影響尤甚,以骨科耗材為例,此前以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合計市場占比估計超過 60%,而隨著集采推進,市場或一定程度向價格更低的國產品牌傾斜。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跨國器械企業未來十年中國業務將兩極分化,要么All in全力以赴,要么逐步退出。
作為全球最大的骨科及醫療科技公司之一,史賽克在中國將采取何種戰略應對新的市場環境?
近日,史賽克中國區戰略市場與業務拓展副總裁周逸晶接受了藍鯨財經的專訪,她表示,對于史賽克來說,中國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市場。醫療創新最終目的是提供解決問題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永遠有銷路。
創新之外,第二件事就是控制成本。史賽克將分三步走,實現本土化策略。
精準匹配用戶需求
醫療器械的集采正向更大范圍、更高頻次、常態化方向發展。
不過,“創新”正成為集采的另一個關鍵詞。
為了鼓勵創新,2022年7月13日,北京市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印發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明確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創新醫療服務項目可以不按DRG方式支付,單獨據實支付。
“胡蘿卜+大棒”下,創新成為國內外企業的唯一選擇。
但什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源頭創新?周逸晶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史賽克的研發理念是——所有的研發不是為了研發而研發,而是要真正考慮到醫生的真實需求,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她舉例,大部分公司在內窺鏡研發上一直在追求清晰度,但清晰度是唯一的方向嗎?從內窺鏡的角度來說,從HD到4K是有比較明顯的清晰度差異,但是從4K到8K基本上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清晰度差異。往這個方向再做下去其實意義并不大,因為對于臨床醫生來說4K是絕對足夠的清晰度。
“所以,下一個研發方向就應該是熒光4K,它的作用不僅在清晰度上體現,也能夠帶來差異化的識別。ICG熒光可以把淋巴和血管變成不同的顏色?!敝芤菥дf,這對于醫生來說,在做手術的過程中就可以知道哪里是可以切的,哪里是不可以切的。不僅是看得清楚,而且要看得精準。這樣手術才會更安全,后續恢復期會更短,客戶體驗也會更好。
周逸晶指出,這也是為什么4K熒光快速成為了新的趨勢的原因。而史賽克是第一個進入4K熒光的公司,也可以說史賽克是第一個引領熒光潮流的公司。
為什么能形成這樣對市場洞察和對用戶需求精準而獨特的眼光?
周逸晶表示,需要在專業領域內多年的洞察和技術積累,這或許是跨國藥械企業的優勢。
對于國內的創新企業,周逸晶認為,許多中國的本土公司可能還在從Me-Too到Me-Better甚至到Me-First轉變的道路上繼續前行?,F在比較多本土公司在現有技術平臺上可以做到更精細化的生產工藝,我們稱之為Me-Better。
“雖然他們在一定的維度上有提升,但它底層的邏輯還是現有技術平臺。如果它做出來的產品可以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我們就覺得這個產品是值得投入的,或者說這個研發團隊是有一定的實力?!敝芤菥дf。
三步走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2019年的“兩票制”開始,之后是優先采購國貨的政策,還有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以及DIP(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按病種分值付費)政策等,近年來,國家政策方面非常利好國產品牌。
這些政策出臺的動因,一是降低整個醫療費用,讓更多的患者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醫療服務;二是,支持本土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中國本土藥械企業發展很快,在很多的領域形成了 “國產龍頭企業”。
而對于跨國藥械企業來說,如何應對這種新的政策形式?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策略。
今年3月,骨科巨頭捷邁邦美原業務板塊(于去年分拆獨立上市)ZimVie正式宣布,受脊柱國采影響,計劃將其旗下脊柱業務完全撤出中國市場。
2022全球財報中,美敦力、強生的骨科業務紛紛“訴苦”帶量采購,與脊柱相關的業務板塊同時出現增長不振的情況。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跨國器械企業,未來十年在中國的業務將兩極分化,要么All in全力以赴,要么逐步退出。
而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器械市場。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預測,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整體規模從2015年的3100億元增長到2022年11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0%,其中,2022年醫療設備與耗材占比80%。
隨著眾多鼓勵醫療創新政策陸續出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仍將持續高速發展,預計2022-2030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3.7%,在2030年達到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中國依然是史賽克非常重要的市場,對于大多數跨國藥企來說都無法放棄這么大的市場?!敝芤菥П硎?。
而如何實現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已經不單單是進口產品引進那么簡單。
“首先,我們正在加速引進史賽克全球創新產品,在中國注冊和美國研發的配合上會加大力度,讓時間縮短?!敝芤菥дf。
周逸晶解釋,做器械和做藥其實最大需要克服的就是拿注冊證的時間。因為要做臨床試驗有很多監管上的要求,產品研發到上市中間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如果我們能把這個過程加快,就能把最新研發出來的產品第一時間投入市場。
“第二,加強本土合作。去年史賽克跟長期的合作伙伴海泰新光合作,利用他們在生產制造和本土研發上的速度,合作在中國生產國產化的內窺鏡產品?!?周逸晶介紹。
“作為跨國藥企,史賽克一款耗時多年研發出來的產品雖然領先,但如果想針對中國醫生的需求做一個小小的改動,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一旦與海泰新光這樣的本土企業合作,可以快速地針對中國本土的需求進行定制?!敝芤菥Ы忉?。
周逸晶認為,史賽克的技術和市場洞察力,匹配上海泰的研發速度、生產制造能力以及產品升級迭代速度等等優勢,可以非??斓匕岩粋€適合中國市場和中國醫生的產品在中國落地上市。這就是史賽克和海泰合作的雙贏局面。
“第三,加大本土研發。史賽克有自己的本土研發團隊,任務是通過本土研發和本土制造,具體解決中國醫生和患者比較特別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可能在總部的研發中并沒有被全部滿足?!敝芤菥е赋?。
周逸晶表示,史賽克在醫療器械領域產品線布局比較寬,在醫療設備、神經技術、骨科等領域都有比較獨特和創新的產品。
“史賽克憑借自身實力和比較寬的產品線,做出的針對某一疾病或醫生手術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是現階段的產品組合策略,以應對國內政策調整帶來的短期影響?!敝芤菥П硎?,歸根到底,醫療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提供解決問題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永遠有銷路;而創新之外,第二件事就是控制成本。分三步走,快速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我們依然覺得中國市場是非常好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