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高仿的始作俑者?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作者:橘總,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資料圖】
最近很想買個奢侈品包。
Gucci marmont(之前不知道這款叫什么名字)或者香奈兒很火的垃圾袋。至于為什么突然想買也說不清楚,可能是覺得這個年齡應該有一個了吧,可能是別人都有我也不能虧了自己的憤懣感作祟,或者就是被消費主義成功洗腦。
不自覺開始往返于奢侈品官網、旗艦店、得物,以及抖音上幾個科普“最該入手的幾個奢侈品基本款包”和推薦二手中古包的博主之間。
在高密度輸入幾個小時后,除了腦仁發脹眼球突突之外,收獲到的是圍觀一口氣拆10個愛馬仕的表演、被白富美博主安利4萬的包超級好背一定要入手,以及一黑衣大姐一臉嚴肅向我“科普”白富美剛推薦的包:千萬別買,入手就貶值。
然后在“也不是買不起” 、“想想還是很貴”、“要不買個假的得了?”“那買奢侈品的意義是啥?”之間反復內耗。
最后陷入沉思,作為一個上班背獻血后血站送的尼龍托特包,周末背阿迪達斯書包的人來說,
我為啥要買個奢侈品包?
博主@憨人珂木木 上個月發布了一條視頻,生動還原“當我想買(奢侈)包時,我在想什么?”,視頻里她計算了一下感情深厚的貓主子、凝結汗水和勞動的生產工具蘋果電腦、以及兼具手繪板和泡面蓋功能的平板,加起來也沒有想要的那只YSL niki貴。
圖源:小紅書@憨人珂木木
在拼多多288就能買到一個同款YSL,但她還是想要那塊能讓別人覺得你混的還不錯價值22999的黑色真皮,最后她還是懸崖勒馬,不想為虛榮付費。
視頻首席評論表示:正是不想糾結,所以買了個假的,那么認真干嘛?留下一句調侃“反正大清已經付過版權費了”。
我發現最近背假包的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
以前買假包:買不起又愛裝,現在買假包:姐妹給我個鏈接。
在奢侈品扎堆的小紅書,一個妹子曬剛買的“香奈兒垃圾袋”被恭維,她略帶自豪地回復:1688買的,才168塊錢。
沒找到168的
買真包的欲望被壓下來,主要得益于博主九歌最近廣受追捧的“真假包測評”系列視頻。
第一次我被“Dior戴妃包真假對比”這個標題所吸引。
通常九歌會從專柜買一個正品包,并朝著鏡頭展示小票以證明真實性,然后分別在某寶某多買來價位200元、1000元兩個level的山寨版。(是的,假貨也是有鄙視鏈的)。
九歌說自己很好奇真包和假包之間到底有啥區別,拆箱奢侈品或者肉眼鑒假不稀奇,但讓孫悟空跟六耳獼猴正面剛的戲碼仍然很有吸引力。
真假包的對比從包裝環節就開始了。九歌首先會拆出假包點評一番,200多塊錢的價位對得起接下來的苛刻吐槽——
比如假包的包裝盒沒有紋理“摸起來也沒有手感”,皮子聞起來臭臭的。
但由于缺乏參照物,九歌說自己也看不出什么“假貨痕跡”,甚至對這個贗品的偽裝能力油然而生一些震驚。
1000塊的價位包裝有了跟真貨一樣的凸起,但盒子里一張塑封發票在九歌看來就是一條臭魚腥了一鍋粥,并提醒大家但凡代購里有這種連刷卡憑條、各種鑒定證書都給你準備好的,那就一定要小心了,因為“此地無銀三百兩”。
壓軸出場的是真貨,有了前面兩只臥龍鳳雛,真貨反而顯得平平無奇。九歌仔細摸索試圖找到碾壓假貨的地方,找著找著哭笑不得發出感嘆“真的太像了?!?/p>
但仔細看假貨還是輸在了細節:
比如真貨沒有皮臭味;真貨只有一條鏈子背帶,假貨還多送了一條皮帶;1000塊的假貨內里復刻到位但輸在了皮面花紋的走線。200塊的皮面仿造效果不錯,但里子是拿一戳就破的灰布縫的。
總而言之,臥龍鳳雛各有過人之處,遠看足以以假亂真,畢竟面對3萬元的正品,你要給到200塊假貨足夠的寬容,我嫌假包臭,假包也嫌我窮。
真假包測評系列一經上線廣受好評,不過好評不是給真包的做工精良、包裝精致,反而觀眾們對假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博主打假失敗,反向安利山寨,觀眾順便祛魅了真貨“也不過如此嘛”。
并向博主催更:“多來點本窮人愛看”、“求1000塊的那個假貨鏈接”。
最后九歌不得不在新一期置頂評論:本人不售假包。
假貨流行正在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去年歐盟知識產權局一項研究顯示越來越多年輕人故意買假貨。問為啥買假的?研究解釋:不去清華是因為不想嗎?
48%的原因是因為預算不夠,在通貨膨脹、生活成本上漲,以及被社交平臺上的光鮮亮麗的同輩生活PUA下,買假冒產品越來越合情合理。甚至有24%的受訪者認為正品名牌包和山寨之間沒有區別。
背假包也不一定是因為買不起?!禩he Cut》雜志在2021年發現了一個專門團購假冒奢侈品的“貴婦社區”。
據統計該社區有20萬個會員,而且大多是能買得起正版奢侈品的富裕階層,身份包括不限于CEO、風投家、外交官。她們共同的愛好就是花正品1%的價格買假包,她們在一起分享怎么匿名買假包、怎么拿貨、以及怎么用中文跟賣家battle,因為大部分假貨源頭工廠在中國。
至于為什么貴婦們買假包?除了被假貨的質量折服,這些不差錢的社會名流對掌握假貨市場的專業知識相當感興趣,比起一大堆真奢侈品包,能找到物超所值的完美假貨才能證明她們的能力。
一個前房地產開發商成員說買假包,討價還價的感覺讓她找到了“返祖狩獵般的刺激?!?/p>
另一個資產7位數的成員Lisa觀察到身邊愛買正品的朋友,要么從來沒工作過,要么嫁給有錢人,“如果你為了賺錢努力工作,就不會想把錢花在買真包上了,他們會把錢用來買比特幣、投資以及投資自己的孩子?!?/p>
總結來說,買包增加不了財富,她們更喜歡能錢生錢的東西。
熱衷買假包的貴婦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她們結成新的富人小圈子,一起帶娃、交流買假包心得。
《三十而已》里顧家花20萬買愛馬仕融入富太,諷刺的是,當所有人都有錢買真包的時候,會買假包反而成了社交圈子里的敲門磚。
這篇報道一出顛覆了普通人消費觀。
你再也不能用背假包是滿足虛榮心來陰陽怪氣了。
假包,幫富有女性們了踐行實用主義、找回砍價刺激、以及獲得了新的社交貨幣。
俗話說假貨越多,這個品牌就越火。那么奢侈品就是所有品牌的終極夢想。
當你不再質疑一個產品的成本、也不care它的質量,有時候還會因為真品太脆弱而產生“山豬吃不了細糠”的自我懷疑,花錢買logo,這個品牌就算是煉成了。
有的假貨人神共憤,奢侈品的假貨不一樣,因為沒有假貨的奢侈品產業鏈是不完整的。
紐約上東區的假包販子為有錢人客戶牽線搭橋,親自代購,保守估計月入5000美元(大概3w多人民幣)。
被稱為高仿最大集散地的廣州三元里市場,商販們會從海外買正品真包。
廣州箱包城的工人們就像塞納河畔LV手工作坊里的匠人,把真品拆解然后1:1復制,一個新款包,幾天就能被仿制出以假亂真的程度。
三元里一家箱包店主于琦科普了一個標價2萬元的真包,高仿程度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級是用跟真品相似的料子做,造價500元;
和配件都是從真包工廠采購的一模一樣的余料配件,造價900塊;
頂級高仿用料比真包還好,造價在1500左右?;ň排R幻膬r格買到比真品更優質的商品,沒人會拒絕物美價廉。
有時候假亦真時真亦假,在《走訪廣州最大高仿奢侈品市場,才知道閨蜜代購的LV包都來自這里》,一位假包從業者爆料,奢侈品品牌OEM工廠代工生產1萬件,2000個存在輕微缺陷的包被品牌退回,OEM為了不賠錢會將這些瑕疵品倒賣,最終他們流向市場,成為假貨里的”金字塔頂端”。
這些瑕疵品跟真品誕生在同一個流水線上,本質上是流落民間、被“貴族”拋棄的親生孩子。
2020年一個向亞洲倒賣愛馬仕的造假團伙在法國被抓獲,造假團伙配置愛馬仕看了細思極恐。
團伙中7個是愛馬仕員工,1個是愛馬仕皮革建材工,在職時偷拿了機密文件和鉑金包底樣。
還有1位是愛馬仕子公司高層,負責從意大利倫巴第大區進口制作包包所需的稀有皮革。
他們甚至連愛馬仕最難買的稀有皮鉑金包也仿制出來了,假包通常以18萬人民幣-25萬左右出售,是專柜價格的一半。
據報道造假團伙在法庭上向老東家懺悔,聲稱自己非常驕傲能在愛馬仕工作。造假團隊白忙活,罰款坐牢跑不掉,但對半價竟然買到【真】鉑金愛馬仕的消費者來說,不知道是不是會暗自慶幸。
假包流入市場就很難追責,專攻時尚案件的律師道格拉斯·漢德 (Douglas Hand) 說買假包也得負法律責任,但是他們完全可以說“???我不知道這是假貨?!?/p>
買奢侈品假貨是最沒有什么道德負罪感的“違法行為”吧,“從2019年開始香奈兒翻蓋那款都漲多少了?我買個假的怎么了?”
在 2000 年初期,高仿名牌包的銷量創歷史新高,當時行業內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打假行動。
奢侈品們當然是不甘心的受害者,LVMH在2020年的廣告及促銷費用就達到383.11億,Chanel2022年廣告和舉辦時裝秀開支是88億元人民幣。
雖然高仿比他們做的更真更好,但畢竟品牌花在奢華廣告大片、請名流明星代言的真金白銀,也得算到標價2萬的頭上,假貨算是“白嫖”了營銷。
后來設計師和品牌都接受了仿制品的存在,除了攔不住的原因之外,假貨反而幫助奢侈品提升市場價值并增加利潤。
假的反而烘托了真的稀缺性,假貨橫行,變相成了品牌市場營銷的氣氛組。
面向C端市場,奢侈品甚至開始“攔不住、就加入”。愛馬仕秀場上出現印有“YOU FAKE LIKE THIS BIRKIN" 的設計(你像這個愛馬仕一樣假),Gucci在老花上直接貼上“fake”(假貨)大紅標,丑得破罐子破摔。
追溯假貨的源頭,奢侈品們才是始作俑者。
比如20世紀開始,香奈兒 (Chanel) 和迪奧 (Dior) 就向一家美國制造商出售許可,生產更便宜的仿制品,二戰后甚至開始分銷面料和扣子。
奢侈品在櫥窗上打出這樣的廣告:香奈兒高級定制時裝——400 美元,復制品——40 美元。于是購買帶有設計師品牌的連衣裙本身就成了身份的象征。對于當時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辨別真假概念并不存在。
20世紀抄襲被認為是一個賣點,根據時尚歷史學家 Einav Rabinovitch-Fox 的解釋, 許多擁有內部產品線的百貨公司和設計師,把他們的商品宣傳為“仿造巴黎設計”、好萊塢同款裙子。
“仿冒品被作為一種使大眾的時尚和風格民主化的方式進行營銷?!?/p>
正因為如此,高仿深得民心?!皩儇涀钹椭员堑?,是想維持階級地位和等級制度的那群人?!?/p>
奢侈品品牌早已不是匠心制造的手工作坊,1977年,當路易威登家族的女婿雷卡米爾接手這個奢侈品小公司之后,開始了商業化運作。
他踢掉了中間商,開LV直營店,開辦大型工廠,批量生產真皮包,贊助賽事廣開門店,上市募股、擴張并購走上人生巔峰。
不到10年,LV從只賣給精英客戶的小型家族企業變成公眾品牌,比起只做貴族定制生意,面向大眾的LV集團才能賺取更多利潤。
如今LV仍面向高端VIP客戶接受特殊定制服務,200多個工匠在薩納河畔的阿涅勒區作坊里為富豪們做手工箱子,幫客戶對現有的產品做改動,比如把珠寶盒子表面的老花布料,換成用鱷魚皮;或者按照客戶要求用棋盤格做網球袋,全球獨此一個。
其他商品都在流水線上生產批量生產,都收給大眾市場。
中產們只能費勁地夠到一只五位數的“量產復制”皮包。
泡沫時代日本曾是奢侈品最大的亞洲市場,40%的日本消費者擁有LV。
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經歷“失去的十年”,開始排斥奢侈品。年輕人把自己比作海綿:吸收了一切,然后被榨干。他們開始拒絕奢侈品,追求更有個性的快時尚。
“今天買的是價值”。
看著官網旗艦店和得物上陳列的奢侈品包,幾萬人點了想要,往下滑就是數不清的買家秀和明星展示,我想花2萬也算買了個“仿制品”吧,如果都是復制的,誰能抵擋1688的誘惑?
在打開1688鏈接的時刻,才是屬于我的快樂。